撞出来的安全!奇瑞碰撞测试背后的意义

2016-10-25

根据中国交通部事故调查分析数据在所有机动车与机动车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排第一占全部交通事故率的12%。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道路拥堵现象普遍追尾事故往往不是单发在众多的报道中连环追尾普遍存在。我们当然希望每一位驾驶员都能够尽量避免类似事故发生但有时意外无法避免那么汽车在此类事故中的安全性就非常值得关注。

交通事故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变的过程目前世界上提升车辆安全性的方法多采用模拟真实情况进行安全碰撞实验而这些实验种类繁多。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各种新车安全碰撞中了解到的是正面偏置碰撞、正侧碰撞等却很少有听说连环追尾碰撞试验。奇瑞汽车于1024在安徽芜湖安全碰撞实验室举行了全球首场公开连环追尾碰撞试验。

汽车安全是全球关注的大事在欧美等成熟汽车市场已形成系统的汽车安全检验方法如正面碰撞正侧碰撞正向25%偏置碰撞等。但奇瑞这次发布的是一次“非主流测试”,尽管“连环追尾”事故频发,但由于测试状况复杂、目前世界闻名的ENCAPIIHS安全机构都还没有将追尾加入测试,能够组织公开“连环碰撞”测试、验证产品安全品质的,奇瑞还是首家。奇瑞此次模拟三车连续追尾,头车为一辆货车,尾车以50km/H速度撞击中间的静止车辆,导致中间车辆以26.2km/H的速度追尾货车。中间车辆受到二次撞击后的安全表现是这次测试的最大亮点。

连续追尾,已经成为了中国道路交通的顽疾,如果奇瑞这项测试能对车辆安全产生更加积极的意义,提升中国汽车应对连续追尾时的安全指标,拯救更多的生命,这才是这次测试的真正意义——安全就得敢为人先,撞出来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本次连环追尾碰撞试验中,目标车放置1个假人,前排主驾驶放1个75公斤重ES-II型成年男性假人;子弹车放置4个假人,前排正副驾驶各放2个75公斤重的混合III型50百分位男性假人,后排放1个45公斤重的混合III型5百分位女性假人与1个坐在安全座椅上的15公斤3岁儿童假人(未测试不同人群在碰撞中的受保护情况),如此设计是出于大数据下真实的交通事故实际乘客配置概率考量,最大程度还原中国交通中追尾事故现场。

两辆瑞虎7与大卡车发生“连环追尾”之后,后面的“子弹车”前保险杠变形,吸能区溃缩,前风档完好无损;座椅与安全带有效约束假人前移,气囊正常弹开,实现了假人在碰撞过程的“软着陆”。同时“目标车”被“子弹车”第一次碰撞时,气囊没有打开,保障了第二次正面碰撞卡车时对乘员前倾提供了保护。

至于最终的测试结果,那是一个远超现行国家标准的数字,按奇瑞的说法:这已经能够满足瑞虎7出口欧美的安全需求。也为接下来的产品应对连续追尾打下了数据支撑。奇瑞能够有如此“造车”的自信,得感谢此次测试的幕后功臣——奇瑞芜湖测试中心。

奇瑞芜湖工厂早在2010年就建成了系统化的车辆测试中心,覆盖车辆测试的各个方面。投资近20亿元,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除奇瑞以外,观致,奇瑞捷豹路虎都在此进行车辆测试。在硬件设备上,奇瑞可以说是高出其它中国品牌一等的。

很多人觉得海外车企的安全标准高?那是因为他们建立了完备的测试体系,同时有齐全的测试设备来支撑它们的安全标准。不能说奇瑞的安全中心在配置上已经追上了海外水平,但至少在向这方面努力,其能够进行众多的安全测试,其结果也能得到国际标准的认可。想成为一线车企,一定要做一个“规则的制定者”,这当中肯定少不了前期的巨大投入。

很多车企都在说自己产品有多少高强度钢,主被动安全配置多么丰富。那么,在上市之前,你做过碰撞测试吗?据猫哥所知,以安全著称的本田,每款新车上市前测试中至少撞报废200辆车。奇瑞这次开创性的引入“连续追尾”,将车辆安全标准加入中国特色国情。就是很大的突破。安全不是说出来的,从新品上市前在测试场撞报废的数量有多少,就能看出车企对消费者有多大的诚意。

在“碰撞测试”这件事上,坐拥亚洲最大测试中心的奇瑞已经较其它中国车企先走一步,但猫哥必须指出,这离国际一流车企还有一定的差距,猫哥参与过一些一流车企的公开碰撞测试活动,从奇瑞这次的碰撞测试体验来看,还有一定提升的空间。让公众更好接受:

1.既然是开放测试,碰撞结束后希望让观众直接触碰到车辆,能否顺畅拉开车门是衡量车辆框架是否变形的重要标准。

2.可以考虑今后的开放测试结束后直接公布测试假人上各处传感器收到的受力数据,这样可更直观的表现碰撞对乘员的冲击力度。

总结:

看的到的碰撞比冷冰冰的数据更有意思。奇瑞的发展并不是一路顺风,很长一段时间内,奇瑞与“修车排队”是挂等号的。发展到现在测试“连环追尾”,为更多人的安全而努力,这其中的变化就是奇瑞品牌2.0战略的一个缩影。未来奇瑞每款新车都会经过系统化碰撞测试的检验,连续追尾也包含其中。奇瑞的“中国化车辆安全标准体系”更符合中国国情,只有这样的碰撞测试,才能撞出奇瑞“造车的自信”!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猫友评论

推荐阅读

分享到